{年末說再見}
如果有追蹤我的IG(📷: @rikiueda)有看到過去幾天我stories 去了阿里山玩。但在2020年末,我想先說另一件事。
2020年是練習說再見的一年,其中一個再見,包括我工作最長的《新假期》雜誌。紙上媒體可能本來就會在時代洪流、物換星移中自然更迭;一本雜誌消失,好像已不再讓人傷感。
台灣人有句話:小時不讀書,長大做記者。
香港的媒體人,只能苦笑。
當然,台灣的記者非常良莠不齊,離譜的錯誤和笑話層出不窮。
但香港人經歷過去一年半,都知道,在危難時,傳媒工作者是用生命在揭露和報導真相最重要的一環。
可能台灣的朋友太幸福了吧,還不用感受到記者報導、偵查真相有多重要吧!
又或者是,偵查報導、揭露弊漏的新聞,根本得不到大眾注視。大家還是邊罵邊只注意聳動的標題。
正正是歲月靜好,才讓自己眼光短,但別人負重前行。
我自己做的只是副刊式的報導,當然不能和政治新聞比擬。只是想說呢,雜誌有時會被網民恥笑為「鳩假期」,只懂報吃買玩的消費主義(我自己也做得很累),其實有什麼讀者就有什麼書。
以前的雜誌真的帶大家去全世界,我未入行前就有報導津巴布聿、東非、南美、中國名山大川。到我自己做,也有幸去南美、非洲,可以做的題目種類、大開眼界也很多,幾乎可以說是全香港最闊、最寬容的標準了。
但銷量很誠實,只有日本、台灣、泰國、韓國的題材才有銷量。
大家口說要品質、有深度的報導,但身體很誠實;眼睛想旅行,但去其他地方又覺得沒興趣,口嫌體正直。
深度遊的書,從來比不上吃喝玩樂的書。連一個深度的帖文,也不會比一張美女躺在床上說早安的照片多Like。
雖然我也有為其他報紙、雜誌採訪,但對新假期一直有種娘家感。始終是我學到最多東西的地方,成就了之後的我。
過去好多個月,大家不能再去旅行。我反而又有機會為新假期寫了幾期⋯⋯疫情年代,是名乎其實的眼睛去旅行,希望有讀者覺得有為不能出遊的日子,帶來心靈安慰。
沒有太多傷感,沒有什麼唏噓。
老實說,香港人心臟很大顆了,不然怎麼在每日更瘋狂的新世界生活;只是經歷不會變得麻木,一筆一淚都記在心裡。
2020年難捱,說了很多再見但不能再見的。
那2021年,就狠狠地支持你喜歡的,小店、人、品牌、音樂、文字、理念⋯⋯不要再到消失時,才覺得失落。
很喜歡前同事的一句:和你們一起闖盪世界,我很愉快。
2021年,set 好intention,再出發吧!